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语言选择:中文版    中文版     英文版

新闻资讯

美国对华关税飙升,哪些化工产品受到冲击?

过去一周,中美关税战愈演愈烈,美方主动不断加码到145%,涉及化工、电子、机械等多个行业。前几日,美国白宫更是表示“中国现在面临着对进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最高可达245%的关税”。中国驻美使馆、外交部、商务部等相关单位迅速回应,痛批美方“单边霸凌”,并及时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。

在当前的关税水平下,中美贸易已经没办法正常进行了。那这场关税战对化工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?

对美出口方面:占比约12%,整体影响有限

中国出口美国的石化产品以塑料、橡胶、有机化学品为主,2024年中国对美化工品出口占行业总出口的14.7%,“对等关税”导致中国相关化工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大幅削弱。

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徐文英接受《中国化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美国增加关税将极大增加中国橡胶制品出口美国的难度,基本上很难再出口。以高端材料为例,PA66、碳纤维等产品因依赖美国市场,短期内出口或受重创。某石化企业负责人表示:“美国市场订单已减少30%,部分客户转向东南亚供应商。”

据海关总署统计,2024年我国以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、塑料及其制品为代表的化工品出口总金额约为3707亿美元,其中对美国出口的金额约为446亿美元,占比约为12.03%。

具体到产品来看,中国在2024年出口了300吨亚磷酸二乙酯,全部流向美国市场,占到总出口量的100%。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,对高效农药的需求持续增长,而中国凭借丰富的磷矿石资源和较低的乙醇价格,亚磷酸二乙酯的生产成本比美国低20%-30%,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竞争力。

中国在2024年出口了100吨乙醛,其中91%流向美国。出口至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套利空间,整体规模不大。

中国在2024年出口了约600吨苯乙酸,其中69%流向美国。苯乙酸是青霉素的核心原料,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青霉素消费国,对苯乙酸的需求稳定且规模较大,这使得中国对美国市场形成了较高的依赖。

此外,2024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规模化化工品还有1,1-二氯乙烯、环氧大豆油、PVC手套、氯化苄、乌洛托品、燃料电池、聚合MDI、丁二酸、碳酸亚乙烯酯、磷酸盐、氢碘酸等。这些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比例均超过20%。关税政策的调整可能对这些商品的出口造成一定冲击,尤其是高依赖性产品,未来可能需要寻找其他替代市场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行政令中包含一份豁免清单,列出了符合关税豁免商品的具体税号和情况,其中就包括石墨、萤石、三氯蔗糖、维生素、钾肥、聚四氟乙烯等原料。业内预计美国对此类产品的自给率较低,故对其关税进行了豁免,目前这部分产品基本不受影响。

对美进口方面:占比约11.6%,部分或受影响

根据海关总署统计,2024年我国以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、塑料及其制品为代表的化工品进口总金额约为2539亿美元,其中对美进口方面,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化工品总额293.95亿美元,占美国当年化工品出口总额2539.97亿美元的11.57%,整体占比有限,但细分行业差异度较大。

具体到产品来看,中国2024年从美国进口了约76万吨纯碱,占进口总量的79%。美国采用天然碱法生产的纯碱具有杂质含量低、白度高的特点,尤其在光伏玻璃镀膜、锂电池电解液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。此外,美国纯碱综合税率低于其他来源国,这也是中国作为纯碱生产大国,仍从美国进口大量纯碱的原因。

乙烷、丙烷等关键原料高度依赖美国,中国进口的乙烷几乎100%来自美国,丙烷超50%依赖美方。丙烷是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规模最大化工品,2024年进口了超过1700万吨丙烷,占进口总量的59%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丙烷国家,而美国页岩气产业带来了大量副产丙烷资源,目前中国的比较依赖美国丙烷资源。然而,关税将直接推高相关化工企业的原料成本,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,亟需调整供应链。

2024年,中国从美国进口了超过10万吨PVC,占进口总量的44%。美国乙烯法PVC具有高纯度和低杂质的特点,满足FDA食品接触级和医疗级标准,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材、锂电池隔膜涂层、半导体封装材料等领域,而此类产品在中国生产体量较小,供应不足,这是中国从美国进口PVC的重要原因。


此外,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规模化化工品还有丁烯、乙醛、邻苯二胺、磷酸氢钙、丙酸等,这些产品可能会受到关税影响而价格上涨,对相关下游化工产品的价格及供给有一定影响。

原油和天然气方面,尽管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比重不大,但关税政策加剧了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,原油价格存在下行压力,以原油为原材料的化工产品成本控制压力有望减轻,需关注库存损益情况。

总体而言,中美在化工品贸易中的相互依赖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,但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,双方都在积极调整策略,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。对于企业而言,短期内可通内需市场对冲外部贸易风险,此外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,实现多元化布局,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。

栏目导航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李春兰经理/汪佳经理

手机:18000269172(李春兰经理)18979603472(汪佳经理),18179603472(Joyce),18979604038(罗强经理)(微信同号)

座机:0796-8282352

邮箱:sally.wang@galon.net.cn

地址: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城西工业园